一、整容案例引关注
孙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整容行业中,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整容行业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孙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长沙凯思丽医疗美容,花费近 20 万元做了口周年轻化、眼周年轻化等 7 个项目,本以为能实现 “轻薄少女脸”“提升精致高级”,却没想到脸变得坑坑洼洼,甚至还出现了增生。孙女士拿出对比图,表明自己之前的脸并没有这么严重,而现在却变得不敢见人。
她不仅对整容效果不满,还质疑美容机构存在记录造假的嫌疑。孙女士拿出 7 月 20 日的注射治疗记录,原件中没有 “特殊情况说明”,而复印件中却写明曾多次在不同机构注射不同品牌玻尿酸以及不知名药品,导致面部局部过度增生、肿胀、凹凸不平。两份记录的不一致让孙女士更加坚定了维权的决心。
孙女士希望院方能退全款,同时赔偿精神损失费以及后期修复的费用。然而,门诊部负责人王女士表示,孙女士目前处于恢复期,院方可以为其进行调整,但不同意退费。目前,孙女士已向卫健部门反映,并考虑走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整容行业的乱象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在选择整容机构时,一定要谨慎,充分了解机构的资质和医生的专业水平,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
二、整容风险面面观
(一)效果不佳风险
整容后效果不佳是常见的风险之一。正如孙女士花费近 20 万元进行整容,期望获得 “轻薄少女脸”“提升精致高级” 的效果,然而现实却是脸部变得坑坑洼洼,甚至出现增生。这种效果不佳不仅给孙女士带来了身体上的变化,更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原本是为了变美,却没想到变得更丑,不敢出门见人。很多整容手术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但即使在恢复期后,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消费者可能会出现面部不对称、肿胀不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外貌和生活质量。
(二)记录造假风险
孙女士质疑美容机构记录造假的情况不容忽视。两份注射治疗记录存在明显差异,原件中没有 “特殊情况说明”,复印件中却写明曾多次在不同机构注射不同品牌玻尿酸以及不知名药品,导致面部局部过度增生、肿胀、凹凸不平。这种记录造假可能会掩盖美容机构在手术过程中的问题,也会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困难。如果美容机构故意篡改记录,消费者在追究责任时就会缺乏有力的证据。此外,记录造假也反映出美容机构的不诚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三)其他案例警示
除了孙女士的遭遇,还有很多整容失败的案例。比如有新闻报道,万女士花近 20 万做医美后被送急诊。这些案例都在强调整容风险的严重性。像海南 34 岁女子在工作室整容出意外,被紧急送医抢救,最终不幸去世。还有贵阳女生隆鼻术出现异常送往隔壁医院抢救,直至其死亡才告知家属。这些案例让人痛心的同时,也提醒着人们整容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整容手术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危及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此外,还有一些明星整容失败的案例,如赵露思被传整容失败,脸部馒化严重。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整容并非是一条安全可靠的变美之路,消费者在选择整容时一定要谨慎考虑。
三、美容机构之辩
(一)机构回应
长沙凯思丽医疗美容门诊部负责人王女士针对孙女士的事件回应称,院方一切都是合法合规的。孙女士目前还处于恢复期,每个人的代谢时间不同,可能是一个星期、半个月或者二十多天。孙女士刚来时,面部有些 “馒化”,之前已经打过很多东西,在来之前就是凹凸不平的。院方表示一直在微信群里与孙女士沟通,对于孙女士目前出现的症状,在术前就有,比如嘴角的八字纹。院方强调正在慢慢修复,像达芬奇画画不可能一笔成型,他们要精雕细琢。之前院方还赠送了孙女士一个 “半岛黄金超声炮” 的项目,做完以后恢复没那么快。对于孙女士提出的记录造假的质疑,王女士表示院方是合法合规经营的,相关主管部门会对院方进行检查,这些东西交给专业部门去管,每一个病历、每一种打的东西都是给孙女士本人看过的。在查病历的时候发现孙女士的支数比这个多,发现档案不对就重新换了。对于其余情况,王女士表示 “不清楚”“无法确认”。对于孙女士不满意的情况,院方可以为其调整,但不会退一分钱。
(二)资质质疑
孙女士质疑该美容机构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其中包括非法行医和主诊医师资质不明等问题。孙女士指出,她查过官网,给她打针的 4 个医生中有 3 个没有医生资格证。消费者在选择美容机构时,往往会关注机构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但实际上国家对医美项目的开展进行了严格分级管理。以长沙凯思丽医疗美容为例,根据相关报道,该机构曾因超范围诊疗等行为被处罚。如在非急诊或急救的情况下,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被岳麓区卫生健康局警告并罚款人民币 2000 元整。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在该机构做全脸填充项目后,对主诊医师 “谢超” 的执业资质产生质疑,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等查询,并未查询到相关执业信息。这些案例都凸显了消费者对美容机构资质的担忧,也提醒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美容机构资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维权之路在何方
(一)投诉与受理
孙女士向卫健部门反映了自己在长沙凯思丽医疗美容的遭遇后,卫健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目前,受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一般来说,当消费者向卫健部门投诉整容失败问题时,卫健部门会对涉事美容机构的资质、医疗行为等进行全面审查。在孙女士的案例中,卫健部门首先会核实美容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同时,卫健部门还会对孙女士提供的两份注射治疗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记录造假的情况。如果发现美容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卫健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美容机构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对于其他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来说,向卫健部门投诉是一种有效的维权方式。在投诉时,消费者应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证据材料,如病历本、缴费单据、术前术后照片以及人证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卫健部门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经过,从而做出公正的处理。
(二)法律途径
整容失败后,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消费者可以向接受手术整容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所在区县卫生局医政科去投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对美容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调查,如果确定属于医疗事故,将依法对美容机构进行处罚,并要求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到所在区县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投诉。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争取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如果调解不成,消费者可以向所在区的人民法院进行医疗损害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病历本、缴费单据、术前术后照片、医疗鉴定报告等。医疗鉴定将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伤残程度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
整容失败后的法律维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消费者需要保持冷静,积极收集证据,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在选择整容机构时,要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整容价值的思考
整容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方式,其价值一直备受争议。孙女士花费近 20 万进行整容,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不禁让人思考整容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是否值得。
从经济成本来看,20 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孙女士为例,她本以为花了这么多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提升自己的自信和生活质量。然而,现实却是脸变得坑坑洼洼,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权和修复。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心理上的折磨。
再看一些其他案例,如 21 岁女子为找对象而整容,花费 20 万后确实变漂亮了,还找到了爱情。从她的角度来看,这 20 万花得似乎很值。但也有女子花 21 万元整容后留下遗书,甚至有人花 21 万整容后不幸离世。这些案例表明,整容的经济成本虽然高昂,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带来预期的价值。
从风险方面来看,整容存在着诸多风险。效果不佳是常见的风险之一,就像孙女士一样,脸部变得坑坑洼洼,甚至出现增生。此外,还有记录造假的风险,这会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困难。更严重的是,整容手术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危及生命,如海南 34 岁女子在工作室整容出意外不幸去世,贵阳女生隆鼻术出现异常抢救无效死亡等。
整容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外表的改变上,还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对于一些人来说,整容可能会带来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整容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困扰。
在考虑整容是否值得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整容的经济成本和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整容机构时,一定要谨慎,充分了解机构的资质和医生的专业水平,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外表的完美,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