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毛过多有时是卵巢疾病信号,“宛若凝脂”的肌肤要求光洁。15 - 44 岁正常女性多有不同程度多毛,多毛不仅影响形象,还会增加疾病风险。女性多毛多因遗传等,某些药物也会导致,且汗毛不会越刮越重。
多毛症:小心卵巢疾病的信号
多毛症:影响形象的健康隐患
古人对女性肌肤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宛若凝脂”。除了要白皙,还要光洁。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都会遇到体毛过多的困扰。国外研究统计显示:15-44岁的正常女性中,30%有小须,9%颊部汗毛明显,6%面部两鬓以下毛发较浓重,前臂与小腿毛发较黑较粗者分别为30%和70%。
体毛过多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多毛症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该病会导致长期闭经、无排卵,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还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如何判断体毛是否过多?
多毛症的典型表现为唇周、下颌、大腿、小腿、双臂等处长出密密匝匝的毳毛,呈男性样的毛发分布,眉毛黑浓,阴毛向腹部甚至脐部发展。
多毛症背后的卵巢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多毛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的典型特征是汗毛加重,尤其在小腿、手臂、腹中线、外阴及肛门周围等地方,毛发分布有男性化倾向。出现这些症状,很多女性会误以为是正常的毛发生长,选择去皮肤科或美容院脱毛,却忽略了潜在的疾病风险,导致病情延误。
多毛症的常见原因
除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多毛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2、激素分泌过旺
3、某些药物
药物导致多毛的两种情况
1、激素类药物
某些患病妇女使用含雄性激素的药物,会直接引起多毛现象。常见的药物包括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苯乙酸睾丸酮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用药后致多毛的作用很明显,特别是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比其他女性要多见。
2、非激素类药物
不含激素的药物也能致多毛,是因为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肝脏分解灭活雄性激素的功能,导致体内雄性激素形成过多,进而导致多毛。这类药物范围很广,主要有抗生素类药、解热镇痛药、安定类药、利尿药、血管舒张药、抗癫痫类药物、某些中药等。
关于汗毛的误区
很多人担心刮毛、拔毛会导致体毛长得更粗、更密、更黑。其实,人的毛囊自打出生时在数量上就是固定的,因此不存在越刮越密的问题。而体毛的颜色和局部内分泌有关,也不存在越刮越黑的问题。不过,这些做法会刺激体毛进入下一个生长期,因此体毛容易再长出来。
从生理的角度讲,毛发是有益于身体的,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最好还是让体毛自然生长。
体毛过多可能是卵巢疾病表现,多毛影响形象还会致癌等危害。多毛原因多样,药物也可能导致。汗毛不会越刮越重,最好让其自然生长。少毛症大多生理性,少数病理性,别因少毛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