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护肤品,成分重要但也有局限。仅看成分表易陷入“唯成分论”误区,不知浓度、等级及制作工艺等。虽成分表是可信信息源,但有保密成分及机构监督难等问题。应综合多因素选品,让成分表只作部分参考。
唯成分论的误区
成分并非唯一标准
很多人都陷入“唯成分论”的误区,只凭成分表去判断一个护肤品的好坏。但这并不准确,因为成分混合后会产生变化,有些成分在保持护肤品稳定性方面有不可替代作用,缺少了它们,整个护肤品的平衡会被打破,其他有效成分也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例如,有人会说成分表里所有成分都很好,却添加了某种不好的成分,就完全否定这个产品,而忽略了它实际使用效果是否优秀。
单看成分表,轻易说这成分不好,那成分不好,是不准确的。不能单看某个成分就说一个护肤品是好是坏。
浓度比例的秘密
大部分品牌会在包装上列出完整成分表,但浓度比例是不会公布的。同样的成分,如果浓度比例稍有差别,配出来的护肤品就会天差地别。
这个比例是护肤品厂家的商业机密,不可能透露给你。别说一般的网友没有能力去测试出这个比例,就算专业人士也很难百分百复制出一件护肤品。
例如,一个保湿的护肤品里含有透明质酸,它的浓度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有好的保湿效果。如果里面的浓度很低,就算含有了,也是用处不大的。
成分等级的差异
就算真正给了你百分百完整成分表,你也不能知道什么?除了成分的浓度,成分的等级也是一个秘密。
因为成分原料也是分等级、分种类的。尤其是植物萃取,由于溶剂不同,萃取方法不同,提纯程度不同,成分表中相同的名字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功能。
同样是“透明质酸”,有高到几十万元和低至几万元的不同等级,还有大分子小分子的不同,最后出现在不同品牌中,体现在实际使用中的保湿效果当然不可能相同。
同样是“可溶性胶原蛋白”,分子的大小也使得对皮肤的保湿效果不同,当然原料价格也相当不同。
同样是“玫瑰精油”,但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产地,价格差别也很大。
工艺的奥秘
除了成分浓度,护肤品的制作工艺也很重要。成分添加的顺序和制作方法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成品。
举个例子,同样的红烧肉原料,不同的大厨做出来的味道会有很大差异,因为他们掌握着不同的制作工艺。同样地,即使使用了一模一样的配方,成分丝毫不差,也无法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护肤品。
成分表的局限性
成分表不能告诉我们的秘密太多太多,例如:
1、成分的浓度;
2、成分的等级;
3、制作工艺;
4、配方中的保密成分。
而且,有些产品成分是保密的,配方里有的东西不标注这在业内也是常见的,每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保密不标的东西,这也很正常。
如何选择护肤品
唯有了解成分表的局限性,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护肤品。绝对不轻易只从成分表去分辨一个护肤品的好坏。
根据成分、自己的肤质和看别人的实际使用效果等诸多综合因素来选择护肤品才是上上之策。
希望读者能从网上的成分误区里走出来,让成分表只成为选择护肤品的一个部分参考。
选择护肤品不能仅看成分表,成分混合会变,浓度、等级、制作工艺等都影响效果。虽成分表有局限,但也是重要参考,且有些产品成分保密。我们应走出成分误区,综合多因素选护肤品,而非轻易凭成分表定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