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常让妈妈们困惑,未满月宝宝出现黄疸即为小儿黄疸,症状多样。其因胆红素生成多、肝功能不成熟、肠 - 肝循环特点等导致。诊断检查有标准,治疗方法多样,多数无需治疗,严重时可光照、换血等,如有疑问务必请教医生。

小儿黄疸的定义

什么是小儿黄疸?

医学上将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为小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小儿黄疸的原因

1. 胆红素生成多

1. 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 肝功能不成熟

1. 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 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 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 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
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小儿黄疸的诊断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小儿黄疸的治疗

1. 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 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 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
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小儿黄疸治疗方法。

小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多因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其主要症状为皮肤等发黄,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因包括胆红素生成多、肝功能不成熟、肠 - 肝循环特点等。治疗有光照、换血等方法,家长需及时关注,如有疑问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