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夜市:国庆期间的独特风景


国庆期间,中医夜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各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浙江杭州市中医院的 “医生男团” 带来的养生操表演,到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老街古戏台广场的中医夜市活动,再到北京市顺义区顺义公园水榭广场的中医药文化市集,以及多地如黄山区、博兴县等地的中医夜市,无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这些中医夜市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成为了健康旅游的新选择。在杭州市中医院,颈椎操、护肝养生操及前列腺保健操等经典动作的巧妙结合,让观众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了中医养生的实用与有趣。而在安徽黄山和北京顺义,游客们可以识记穴位、鉴别药材,亲手制作艾草锤,品尝中医药膳和茶饮。这些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生活,也让游客在游玩中收获了健康知识。

据统计,仅辽宁中医药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短短 3 晚就带动了 10 万余人次参与。这充分说明,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 “夜生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医夜市的火爆,既得益于中医药学在民间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得益于夜市这一创新活动形式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搭建的绝佳舞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医夜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医药的机会,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人们在这里不仅能吃、能看、能玩,更能治未病、学养生,提高健康素养。相信在未来,中医夜市将继续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一)养生操表演魅力十足

杭州市中医院的 “医生男团” 在国庆期间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养生操表演,他们来自不同科室,由针灸康复科主治医师宋涛、治疗师贾俊亮和眼科主治医师陈俊卿组成。养生操的灵感来源于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功法,集合了之前 20 多套操的精华,将颈椎操、护肝养生操及前列腺保健操等经典动作巧妙结合。欢快的旋律和魔性的舞蹈,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很多观众主动与医师交流,询问跳操细节。一位老爷爷颈椎不舒服,现场学习跳操后轻松多了。“医生男团” 的养生操此前已在网络走红,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养生话题,因为生活方式等原因,大多数年轻人的体质比较寒凉,医生建议大家在国庆前后注意保暖,多运动,提升阳气,驱寒祛湿,强身健体。

(二)识记穴位与鉴别药材

在中医夜市中,专家们教授游客识记穴位、鉴别药材,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老街古戏台广场的中医夜市活动中,十余名中医专家各出奇招。他们向游客介绍合谷穴等穴位,告诉游客如果有头痛或是感冒症状,多揉一揉合谷穴可以缓解不适。这里聚集了很多年轻人甚至外国朋友,年轻一代对中医并不排斥,中医夜市为游客提供了贴近性服务,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三)品尝药膳与制作艾草锤

中医夜市不仅有精彩的表演和知识科普,还提供药膳糕点品尝和艾草锤制作,让游客在好吃又好玩的体验中感受中医养生魅力。在北京市顺义区顺义公园水榭广场的中医药文化市集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味。医师们向游客介绍形似小鱼的白芍具有养血调经、缓急止痛的作用,外表像树根的黄芪通常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在手工体验区,医师们手把手指导游客制作艾草锤,艾草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非常适合用来缓解肌肉疼痛。游客高先生表示,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关于中药材的知识,既能亲手制作艾草锤,也能品尝药膳美食,真是好吃又好玩。

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途径

(一)科普宣传提升素养

各地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的自我保健能力。例如,沂南县卫健局以政务公开为依托,组织医疗机构通过举办讲座、制作宣传栏、电子屏、海报横幅等线下方式,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线上方式,广泛开展以 “宣传贯彻‘一法一条例’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举办卫健系统中医药学习培训及 “中医药经典和《山东省中医药条例》知识竞赛活动”,营造了全社会爱中医、用中医、信中医的良好氛围。此外,太仓市卫健委党组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深挖娄东中医药历史文化,出版、整理娄东医学流派古籍共 28 本。市一院党委设有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市中医医院党委持续优化中医药博物馆和中药种植园建设,并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爱党爱国主题系列活动,为来太研修的友人们提供中药香囊制作、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 “沉浸式” 活动。这些科普宣传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养生知识,提高了市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互动体验激发兴趣

将古老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市民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上海市中医医院在第四届 “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 和 “医院开放日” 暨上海市中医医院第十一届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季体验活动中,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方式,推陈出新了居家中医理疗的便利产品和方式。如 “中药健康锤” 沿袭古法调配研制,具有祛湿散寒、疏经通络、补气和血、安神助眠等作用;敷贴治疗对应调理身体的各个内脏器官,让市民可以根据自身体质,一年四季均可持续进行敷贴理疗;骨伤科的竹药罐通过将活血通络的方子让竹罐吸收药液,作用于穴位,起到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作用。此外,无线掌上超声仪、能谱 CT “微剂量” 扫描等智慧医疗器材的展示,让市民感受到了科技赋能传统中医诊治的魅力。这些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了市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营造氛围助力产业

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氛围,展示产品服务,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化州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化州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2021 - 2023 年)》《化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22 - 2025 年)》。该市坚持 “建平台、强龙头、促聚集、延链条、推创新” 的发展思路,依托国家产业园区,深挖细掘化橘红产业资源,延长化橘红产业链。通过举办化橘红文化节、赏花节、封坛活动、品牌营销高质量主题大讲堂、新农人 “直播 + 短视频” 数字人才培训、高铁冠名化橘红品牌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持续有力提升化橘红的社会影响力。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化橘红数字经济、提升化橘红电商服务能力、做强化橘红全渠道销售能力战略落地。通过加强线上、线下营销,全国形成 “化橘红” 销售网点超 1 万个、专卖店 1000 多家。此外,省药检院开展 “传承中医药、文化再起航” 科普宣传活动,以讲座和互动交流的形式相结合,既有效宣传和弘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增进公众对中药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公众对常见中药饮片真伪的辨识能力,引导树立良好的保健意识,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鉴别药材的多样方法

(一)看表面特征

不同种类的药材用药部位不同,外形特征各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根茎类药材有较多茎痕,皮类药材多为卷筒状。此外,一些药材还有特定的表面特征,如海马的 “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的 “通天眼”、防风的 “蚯蚓头” 等。这些特征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例如,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观察其表面的色泽、纹理、皱褶等。如果表面光滑,可能是质量较好的药材;如果表面粗糙,可能需要进一步判断其品质。

(二)看颜色差异

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品种和本身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影响色泽。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可以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好坏。比如,颜色鲜艳、均匀的药材通常质量较好,而颜色暗淡、不均匀的药材可能质量较差。

(三)看断面构造

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特征,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如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 “菊花心” 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例如,在鉴别黄芪时,可以观察其断面是否有 “菊花心” 样的纹理,以此来判断其品质。

(四)手摸感受质感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在鉴别药材时,可以轻轻触摸药材,感受其质地,从而判断其品质。

(五)口尝鼻闻气味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 “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例如,在鉴别当归和独活时,可以通过口尝其味道来区分,当归味甜而微苦,独活微苦而麻辣。

(六)水试火试现象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在鉴别药材时,可以根据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水试或火试方法,以确定其真伪。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