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至关重要,若护理不当易感染发炎。宝宝肚脐易藏污纳垢,虽不能抠但可清洁。脐带护理有三大原则,要保持干燥、避免摩擦、避免闷热。脐部若出现异状如脐炎、脐茸、脐疝等,需及时就医处理。新手妈妈要多加留意哦。
新生儿脐带护理
新生儿肚脐的特点
新生儿肚脐是宝宝身体上的一个新伤口,需要细心呵护,避免感染发炎。
肚脐皮肤薄嫩,容易积聚污垢。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更容易在肚脐里积聚污垢。
炎热的夏天,宝宝的肚脐更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重灾区”。
错误的肚脐护理方法
民间流传的“肚脐眼不能抠”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一概而论。
不能用手抠肚脐:
1. 肚脐是人体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对健康至关重要。
2. 肚脐与肠子距离近,用力抠肚脐会导致肠胃蠕动增加,引起腹痛、腹泻。
3. 肚脐皮肤薄,用力抠容易出血,甚至感染引发脐炎。
正确的肚脐护理方法
清洗肚脐是有必要的:
1. 用棉签沾一点婴儿润肤乳涂在宝宝的肚脐上,软化污垢,方便清洁。
2. 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弄破出血。
3. 使用温水清洁,避免宝宝肚脐受凉。
脐带护理三大原则
脐带脱落时间因宝宝情况而异,一般在出生后1~2周脱落。
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可以轻松照顾宝宝:
1. 保持干燥: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
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用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2. 避免摩擦:
纸尿裤大小要适当,不要让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
避免在宝宝活动时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3. 避免闷热:
不要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新生儿肚脐的常见异状
脐炎
脐炎是脐带残端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症状:
1. 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
2. 脐部有少量分泌物。
3. 脐窝湿润、流水。
4. 严重者脐部可流脓,伴有腥臭味。
5. 患脐炎的宝宝可能有发烧、反应差、不爱吃奶、呕吐、黄疸加重等症状。
脐茸
脐茸是胎儿时期卵黄管闭塞后,远端黏膜的残留物,或反复炎症刺激导致的肉芽组织增生。
症状:
1. 肚脐中央有个黄豆大小粉红色的柱状小突起。
2. 表面湿润,不小心碰到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脐疝
脐疝是由于宝宝腹肌及其前后鞘还没有完全闭合,腹压增大时,肠管从脐部突出来。
症状:
1. 宝宝脐部鼓出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包。
2. 宝宝剧烈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包会比较大,安静时则比较小。
3. 用手指轻轻压一压,包就能回到宝宝腹腔里。
新生儿肚脐护理需注意多方面,保持干燥、避免摩擦闷热。脐炎、脐茸、脐疝等脐部异常要警惕,及时处理。脐炎轻微可局部涂药,严重需就医;脐茸小可烧灼,大需手术;脐疝大多可自愈,两岁未愈需手术,民间方法不可取,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