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相关,多在一周左右出现,持续三至四周,部分 10 周后退尽。停止母乳黄疸减轻,继续喂不一定再出现。日常护理要“少量多次”喂养、按摩腹部等,还可晒太阳、用中成药等,情况严重可光疗,多数可自行恢复,妈妈们别太担心。

母乳性黄疸的辨别与护理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指的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这种黄疸多见于足月儿,多在母乳喂养后不久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黄疸多会在出生一周左右出现,并持续三到四周左右。当然也有一些婴儿要到十周后才会退尽。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停止母乳喂养,黄疸症状会减轻。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可能会再次出现。临床上一般以胆红素的变化作为判断是否母乳性黄疸的依据。随着宝宝长大,黄疸的症状会逐渐减轻,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黄疸没有减轻,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建议直接停止母乳喂养,因为乳汁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

1. 日常要多帮助宝宝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可以加速宝宝肠道蠕动,有利于消退黄疸。


2. 可以选择退黄的中成药来促进新生儿胆红素的排泄。


3. 让新生儿多晒太阳,帮助排出体内的异构体。


4. 如果经过诊断,胆红素水平高于15mg/dl,建议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5. 日常要适当增加宝宝的热量和营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


6.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酶诱导剂、保肝等药物。


7. 如果情况没有好转,胆红素已经超过20mg/dl,可以采用光疗治疗。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要求。

绝大多数的母乳性黄疸能够自行恢复,不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护理注意事项

1. 避免包得太严实,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新生儿受凉而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事实上,只要让孩子穿与大人差不多的衣服即可。


2. 尽量不要抱着宝宝睡觉。温暖的怀抱能够给新生儿安全感,但如果宝宝睡着了,就要马上把他放到自己的小床睡,这样才能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 避免自行给宝宝服用药物。农村老一辈有给新生儿服用草药水去除黄疸的说法,但其科学性有待考究。


4. 勤换尿布,注意保持皮肤干爽,避免尿布疹。


5. 注意观察宝宝的大小便颜色和量,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刚出生的宝宝更需要我们的爱与呵护。当然,在呵护宝宝的同时,宝妈们也不要忘了多休息。

母乳性黄疸需科学辨别与护理,母乳喂养后不久易出现,持续数周。可依胆红素变化判断,不必过度紧张。护理要“少量多次”喂养、按摩腹部、晒太阳等,药物及光疗依情况而定。日常避免过度包裹等,多关爱呵护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