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婴儿易现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多正常,超出生理性范围需警惕。足月儿、早产儿标准不同,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肤色变化,早发性黄疸、黄疸指数升高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与病理性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情况
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因此,妈妈需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肤色变化。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现象,妈妈无需担心。但如果发现黄疸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达到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
病理性黄疸的判断标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超过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新生宝宝易出现黄疸,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多正常,无需担心;若超出生理性范围,可能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标准不同。妈妈要细心观察,若出现早发性黄疸、黄疸指数升得快升得高、持续时间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