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柿子热量知多少
柿子每 100 克的热量大约为 70 千卡左右。在水果中,这个热量水平属于较高热量,但也不算热量十分高的食物。例如,苹果每 100 克的热量大约为 52 千卡,香蕉每 100 克的热量大约为 89 千卡。相比之下,柿子的热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对于需要减肥、控制体重的人来说,应少量食用柿子。虽然柿子的热量不是特别高,但如果食用过量,也会导致摄入的热量过多,不利于体重的控制。
柿子虽然热量相对较高,但其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 C、碘、钙、铁等物质,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一般每 100 克果肉中含有维生素 C79 毫克左右,可以基本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量的一半。
此外,柿子中含有果胶,是一种膳食纤维,有一定润肠通便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空腹食用柿子,因为柿子中含有鞣酸等物质,空腹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患有胃肠功能疾病的人也应少吃柿子,特殊人群建议咨询医师和营养师后再食用。
总之,柿子不是高热量水果,但在食用时也需要注意适量,尤其是对于需要控制体重和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
二、高含糖量需谨慎
(一)糖分含量较高
柿子的含糖量相对较高,大约在 14%-16%左右。其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血糖上升。例如,常见的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西瓜、香瓜含糖量为 4%-5%,而柿子的含糖量明显高于它们。与其他水果相比,柿子的糖分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像苹果、梨子、草莓等水果含糖量在 12%以内,而香蕉、桂圆、荔枝、柿子含糖量在 14% - 16%。这意味着,对于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来说,食用柿子需要格外谨慎。
(二)高血糖患者食用建议
高血糖患者可以吃柿子,但是需要适量进食。因为柿子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虽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但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过快。高血糖患者在食用柿子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不是特别高,只是轻度升高,可以少量吃柿子。而如果血糖过高,则要暂时不吃,待血糖下降平稳后可适量进食。同时,高血糖患者应该做好饮食的管理,控制每日的总热量,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无法很好控制血糖的话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在食用柿子后,若出现血糖波动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食用柿子有讲究
(一)避免空腹食用
柿子不能空腹吃。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柿胶粉、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空腹时胃内胃酸浓度较高,进食柿子后,易和胃酸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硬块,再进食物后硬块像滚雪球样逐渐增大,形成“柿石”。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胃石在胃内活动可以造成胃溃疡、粘膜糜烂,甚至出血。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胃石或合并胃溃疡、粘膜糜烂等。医学研究证明,柿子连皮吃更容易患“柿石”。柿子里含鞣酸较多,胃肠功能较差的人和老年人一次不要吃太多。女性经期也尽量避免摄入过多。柿子最好在饭后吃,此时胃酸已与食物结合,不容易形成“柿石”。
(二)控制食用量
柿子一天吃 1 - 2 个左右较为合适。柿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适当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但由于柿子属于寒性食物,体质虚寒人群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体寒情况。部分胃肠功能较好的群体,每日可食用 2 个左右;体质较差的群体胃肠道功能较脆弱,每日食用 1 个为宜。过多食用柿子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容易导致矿物质缺乏等问题。一般来说,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食用 1 - 2 个中等大小的柿子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有特殊的健康状况,如糖尿病等,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食用柿子。此外,柿子中含有丰富的糖分,一天吃四个柿子是比较多的,一般一天吃一到两个是比较适合的。一些凉性体质的人,尽量少吃,糖尿病人不要吃。如有疑虑,建议咨询营养师或医生。
四、柿子的营养价值与注意事项
(一)营养价值丰富
柿子营养丰富,除了前面提到的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 C、碘、钙、铁等物质外,柿子中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如儿茶素能降低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含量,槲皮素及前花青素能减少血管中的自由基,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柿子中的维生素 C 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也有助于骨骼、牙龈的健康,促进铁的吸收。柿子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被身体吸收后,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可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柿子含碘丰富,对预防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很有帮助。柿子还能够促进体内血液中乙醇的氧化,能够减少酒精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可以用来解酒。
(二)注意适量和方法
虽然柿子营养丰富,但食用时要注意适量。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食用 1 - 2 个中等大小的柿子为宜。过多食用柿子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容易导致矿物质缺乏等问题。同时,在食用柿子时要注意方法,选择熟透的柿子,避免空腹食用,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饭后食用柿子可以减少“柿石”的形成风险。此外,吃柿子的时候要注意尽量少食柿皮,因为柿子皮中鞣酸含量更高,不仅口感比较涩,还更易形成“柿石”。
(三)避免与特定食物同食
柿子不宜与高蛋白和酸性食物同食。柿子中含有鞣酸,与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腐、螃蟹、鱼虾、鸡蛋、肉类、豆制品等同食,会形成柿石,导致胃胀、疼痛等不适。与酸性食物如醋、柠檬、山楂等同时食用,会在胃中形成不易消化的块状物质,有可能导致胃结石。
(四)特殊人群需谨慎
特殊人群在食用柿子时应咨询医师和营养师。对于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体弱多病者,凡妇女月经期与产后以及糖尿病患者,均忌食柿子。贫血患者也应少吃为好。空腹不宜吃柿子,易导致胃柿石症。也不宜食用生柿子。对于需要减肥、控制体重的人来说,应少量食用柿子,因为柿子热量相对较高。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的人,柿子中的果胶等成分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应谨慎食用。